首页 行业动态 外贸老三样之服装,迎来出海春天

外贸老三样之服装,迎来出海春天

2024.09.29


     从“双11”到“618”, 大型购物节表现惨淡,消费需求持续疲软,国内电商市场“高增”不再,平台们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,跨境电商间的竞争又进入新一轮白热化。


     “出海四小龙”集齐了阿里的速卖通、拼多多的TEMU、抖音的TikTok电商和新晋快时尚巨头Shein,一直缺席跨境电商的京东终于按捺不住,也希望能从海外市场分一杯羹。


     7月底,淘宝服饰宣布“大服饰全球包邮计划”,据悉,这是一次全员ALL IN的S级项目。近日,内部人士透露,淘天有意进一步加码出海战略,将上述计划升级为“淘宝天猫出海增长计划”,把全球包邮从服饰品类扩容至全行业。




     京东则推出了2024中国原创服饰招募计划的扶持,旨在挖掘并扶持中国原创设计师及服饰品牌,助力其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。同时,京东宣布投入10亿,围绕服饰品类,进行产品优化、灵活供应链等提升。


     很明显,淘天和京东不约而同选择从服饰赛道开始尝试,这是出海老三样(服装、家具、家电)之一又迎来了新风口?




     上世纪80年代开始,由于国内服饰产业无可比拟的人力成本优势和产业链优势,国内服饰厂商承接了大量来自日本和欧美的纺织代工,通过产能模式出海,中国服饰品牌在这阶段陆续“开花”。


     由于国内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,加剧了行业内卷,也压缩了利润空间,更多服饰品牌开始通过出海寻求业绩增长点,比如李宁、安踏、波司登等。近年,随着“出海四小龙”崛起,中国服饰厂商也迎来了更便捷的出海方式。以Shein为例,其最早从服装领域起家,并提出了“小单快返”供应链模式,即先投放小批量产品进行测试,再利用终端数据反馈来确定哪些产品能够成为“爆款”,并进行快速返单。


     这一模式背后,离不开国内成熟完善的服装制造产业支持,但从中也能看出,要找到“需求”,就必须走出去,因此淘天、京东均选择以服饰为切入口,进一步布局跨境电商。






     首先,国内服饰需求放缓,但出海仍有红利。今年上半年,我国限额以上服装商品零售额累计5156.3亿元,同比增长0.8%,增速比2023年同期放缓14.7个百分点。


     退货率高,是今年服饰行业的最大痛点。有商家表示,今年618的退货率高达80%,创下历史新高,已经远远高于能够盈利的50%“生死线”,“卖一件,亏一件”。


     从全球市场来看,Statista数据显示,2023年全球服装市场规模已达6730亿美元,是全球家具市场规模(3300亿美元)的两倍,庞大的体量意味着广阔的空间,由不得人不心动。


     其次,出海不仅是服饰厂商寻找的新出路,也成了电商平台的新增长引擎。目前阿里、京东、拼多多都面临着各自的经营瓶颈。





     今年上半年,阿里营收增速滞缓,净利润小幅下滑,其中,淘天集团实现收入1133.73亿元,同比下降1%,是六大业务集团中唯一收入负增长的集团。京东虽然保住了利润增长,但营收增速同样滞缓,其中核心业务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营收同比下滑4.65%。拼多多虽然营收和利润都暴增,但二季度营收和净利润的同比增长增幅也开始放缓,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,长期利润降低的趋势不可避免。


     因此几大平台都在进一步整合资源,希望突破增长瓶颈。以阿里为例,虽然国内电商业务收入放缓,但在2024年第一季度,其海外电商营收增长45%至274.48亿元,旗下速卖通首推“半托管”,在欧洲市场已超越了亚马逊、eBay等巨头,成为欧洲第一大电商平台。


     服饰是淘天传统优势品类,服装零售额占比超过35%,是占比最大的渠道。平台把服饰赛道作为出海重点也就不难理解,毕竟足够的商家规模,才是跨境电商发展的前提。





     最后,服饰品类更能顺应出海趋势。Shein的发展足以看出,海外市场对时尚服饰的旺盛需求催生了丰富多元的细分赛道,国内电商平台经过多年发展,特别是近年各个平台都在积极推动源头工厂模式,在支付、物流、售后、柔性供应链等方面都有成熟经验,也为服饰等非标品的出海提供了基础。


     商家有探索新出海渠道的需求,电商平台有意进一步深耕跨境电商,双方自然一拍即合。但对于大部分传统服饰厂商而言,跻身跨境电商难度不小,因此淘天的“大服饰全球包邮计划”应运而生。




     简单地说,现有的淘天商家只要加入计划,即可通过淘宝海外版、速卖通、Lazada等多个App面向全球销售商品,拥有自主定价权和货权。在收到海外订单后,商家把货发至国内的集运仓即可。淘天还承诺0退货、0退款、0运费险,为商家分担了经营成本。


     这本质上也是另一种“半托管”,平台为商家兜底,商家则需要支付20%的抽佣,包括15%的跨境增值服务费和5%的基础服务费。





     京东虽然还未就如何扶持服饰商家出海透露更多细节,不过以京东在国内一直主打的“直营模式”来看,大概率也会为商家提供“托管模式”,由平台来保障产品质量和物流售后。


     时下流行的“半托管”,是平衡了商家自主权与平台运营策略、成本后诞生的较优模式。速卖通率先试水,TEMU和Shein随后加入,在美国试运行,迅速成为跨境电商的大势所趋。淘天、京东加入这面红海,又将如何打出差异化?


     细究起来,淘天的“大服饰全球包邮计划”与流行的半托管还是有一定区别的。


     首先是商家的定价权。全托管模式下平台对商品拥有绝对的定价权,据悉即便在半托管模式下,TEMU的运营政策也很霸道,商家不接受议价就会被下架。淘天则将定价权给回商家,毕竟是深耕国内多年的资深平台,对如何调动商家积极性自有心得。


     其次是经营策略。当跨境平台成为品牌商,往往会集中力量打造爆款,通过低价策略占领市场,借助规模优势实现盈利。但在淘天模式下,商家才是品牌商,有权选择高中低不同的定位,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路线,不再以单纯的低价作为唯一的竞争优势。


     最后是更着重华人市场。据悉,淘天的“大服饰全球包邮计划”首期将覆盖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韩国、中国香港、中国澳门、中国台湾等亚洲地区,预计未来日本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也将进入全球包邮范畴,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华人较多。




     TEMU、Shein等都率先进军北美市场,淘天将是把出海第一站放在华人市场,一方面更能利用自身物流优势,比如阿里旗下本土电商平台Lazada也是主攻东南亚市场,地基打得好,另一方面则是华人审美与淘天体系内的服饰商家更能无缝衔接,降低了商家首次出海的难度。


     当然,尽管淘天“大服饰全球包邮计划”在差异化方面做了充足的考量,但能否从服饰拓展至全品类,逐渐走向全球,还需要等待市场和商家的反馈。在此之前,其他跨境电商平台面临过的挑战和难题,都能成为淘天和京东的前车之鉴。


     例如合规问题。跨境电商平台在通过价格优势卷向海外市场的同时,也早已被各国监管机构盯上。今年Shein和TEMU先后被欧盟正式认定为超大型在线平台,需要在4个月内遵守欧盟《数字服务法案》的最严格规定,有知情人士还透露欧盟委员会建议取消目前150欧元以下进口商品免税门槛,针对的是谁,不言而喻。


     另外,产品能否适应出海?TEMU等的低价模式大行其道之时,也引来了不少差评,大量用户反映产品质量差、货不对板、包装简陋、快递被调包等,这是价格过度内卷必然导致的。但大部分海外用户要的是低价高质,而非廉价低端,长期输出劣质商品,最终将会影响平台,乃至中国品牌的口碑。


     服饰品类作为非标产品,还需要考虑当地消费者的文化差异,国内供应链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,包括款式、设计、面料等方面,因地制宜是成功出海的关键。




     最后则是平台的可持续发展。现有的大部分跨境电商平台出海后,往往通过广告、低价、包邮、免费退货等政策吸引用户,用补贴供消费者“薅羊毛”,但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越来越遭到质疑,不论是平台还是商家,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到健康的日常运营。


     数据显示,Temu在美国市场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。今年8月,TEMU的销售额同比增速降至37%,其7月增速为45%,去年二季度增速更高达99%。





     对淘天来说,全球包邮和物流支持其实也是一种低价补贴,短期内确实能吸引到海外用户,但其持续性也需要进一步观察。


     淘天表示,通过与“本地退服务”保险公司合作,确保商家能够实现“0退货、0退款”,但在全球物流和供应链成本上涨的背景下,此举也势必会加大平台的经营压力,“全球包邮”还需要与“退货率”持续博弈,商家质量也将变得更加重要。


     但无论如何,淘天、京东通过服饰出海探索跨境电商的多样性,对服饰商家和电商行业而言,都是一次值得尝试的创新。在商家这面,除了产能、产品出海,“中国品牌”、“中国设计”以及“中式审美”也有望随着“全球包邮”一起出海;在电商行业这面,则有望摆脱“低价”这一刻板印象,双方都收获了很积极的意义。



    近年来,中国电商平台吃够了内卷的苦。从国内走到海外,先行者的弯路也在提醒大家,价格战不是唯一的模式,跨境电商平台要从品牌建设、产品模式、生态发展中寻找突破口,才能更好迎接在合规、供应链和可持续性方面的挑战。平台与商家的深度合作,也促成资本与产业链的进一步整合,背后最核心的还是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。要让海外市场成为真正的第二增长曲线,电商平台们还需要进一步确立差异化竞争优势。



相关链接:中国区支持的其他支付方式名单

shopify的套餐费用明细




在线留言 在线留言
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并想了解更多详情,请在此留言,我们会尽快回复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