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天一个爆炸性传言甚嚣尘上:微信可能不支持iPhone 16,苹果用户升级后无法使用。这则新闻的烈度一时无两,国内有接近2.5亿iPhone用户,微信用户更是达到了13.27亿。各自这么大体量的用户群体,如果只能“二选一”,对双方来说都将是灾难性的。
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,“二选一”在互联网行业一直都是大型科技公司限制竞争的重要手段。著名案例包括谷歌与欧盟的反垄断案、亚马逊与图书出版商的对抗、微软与网景的浏览器战争等等。国内有点资历的网民都还记得当年的“3Q之争”、“猫狗大战”,但像这次,需要在一个软件巨头和一个硬件巨头之间做出抉择,倒真是第一次。
当然事情没有这么悲观。现实不是爽文,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,在各自领域都近乎头部级的企业,彼此的利益交集远超一般人的想象,过于戏剧化、非理性的决策都不太可能出现。目前苹果客服称“我们目前没有得到官方通知”,腾讯则明确表示是谣言。
矛盾的根源依然是苹果税。所谓苹果税,是指苹果对App Store上所有应用的数字内容消费均会抽取15%—30%的佣金。渠道费用会被称为“税”,从用词里就能感受到苹果的强势地位。苹果iOS本身有一种精英色彩,它为应用开发者们提供了一个既安全又稳定的平台,需要更高的开发和下载成本,甚至更高的宣发费用和形象认同,要“抽税”,也有一定的合理性。
2023年苹果税全球收入高达223.4亿美元,约合人民币1600亿元,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超过400亿元。从App Store下载软件需要收费情有可原,服务器成本、人工成本,软件调用的API和系统功能也需要开发成本。但从开通App会员,到直播、短视频打赏,苹果都要抽走一部分,这就引发了许多争议。在抖音上,安卓用户1元钱可以购买10个钻石,苹果用户却只能买7个钻石,其他各类App开通会员时iPhone比安卓手机贵也很常见。
此前就有报道称,苹果公司正在加大对腾讯、字节跳动的施压力度,要求两家公司配合封堵微信、抖音中的支付漏洞,并称如果不取消开发者和用户绕过苹果生态的能力,未来将拒绝提供软件更新。
实质就是,苹果看上微信小程序游戏的利润了。《2024年1-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》指出,今年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472.67亿元,同比增长2.08%,其中小程序移动游戏总营收166.03亿元,占比高达11.27%,而且同比增幅高达60.5%,市场潜力巨大。从数据上看,微信是小程序游戏领域的霸主。
在微信小游戏中,部分开发者会通过游戏内客服聊天窗口,来引导玩家点击官网或外站充值链接来进行内购,从而绕过苹果的支付系统。对这块蛋糕,苹果不可能无动于衷。
微信作为中国社交用户数量最多的社交应用软件,地位非比寻常。在腾讯的生态里,微信本质上就是一个应用层的操作系统,与其它软件平台有着天渊之别。从这点上来看,微信跳脱出苹果,本身做支付是没有问题的。而且微信小程序都是创作者自己贡献的,使用的服务器也是腾讯官方所有,难道仅仅因为用户用了自己买的iPhone,就要被苹果再收一笔钱?
小程序上线本身并不需要收费,但如果在各项开支之外,还要支付最高达30%的苹果税,已经cover了许多中小企业的毛利。一旦腾讯向苹果妥协,难免出现小程序游戏充值价格上涨,伤害到消费者利益。
近年来,由于对苹果税的不满,一些海外市场主体对苹果公司发起了诉讼,音乐流媒体服务商Spotify和游戏公司Epic Games都曾与苹果有过法律纠纷。
苹果税也引发了多个地区政府的涉入。2021年9月,苹果与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达成协议,音像书刊APP可在应用内分享网站链接注册交付,而不用通过应用内购买。同年,韩国通过《电信业务法案》修订案,要求苹果和谷歌在APP内完全开放第三方支付。
今年3月,欧盟就向苹果开出了18.4亿欧元的天价罚单,原因是其在音乐流媒体应用分发市场中滥用主导地位。
这系列动作让苹果公司在这些区域开始大幅下调苹果税。欧盟从原来的30%、15%两档,下调至17%、10%。美国地区下调为27%和12%。韩国地区从30%下调至26%。从目前看,中国地区的苹果税是全球收取最高的,仍旧是30%、15%。
其实,业界早都有“苹果和微信终有一战”的说法,但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。这一战,不是APP适配与否的冲突,而是双方不同生态模式、创新范式的比拼,其中还存在商业逻辑和社会形象的反差。
苹果是精英、高大上的,但像微信生态里的小程序等,事实上是带有草根色彩的生态——不需要过高的技术门槛和开发、下载成本,即可快速接入相对开放的平台,触及广大用户,这更容易满足中小企业等草根需求。而当前者还要在后者身上强行征税,自然会引发巨大的反对声音。
从更根本上来说,这其实是封闭和开放,两个不同的生态运转模式之间矛盾总爆发。
这个问题其实在苹果早年的创业过程中就已经抛出,苹果选择了一种看似背离互联网精神的封闭模式,当时就备受质疑。之后苹果以无可置疑的品控,确保了封闭路线的可行,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但今天来看,这个问题并没有根本性解决,只是被延后了。
以微信为代表的更加开放的、以软件为依托的国民应用崛起,封闭还是开放的缠斗也再次上演。苹果税依托于一种封闭的逻辑,但应对更加开放的软件生态,已经开始捉襟见肘,无论是舆论抑或是监管层,苹果都渐渐落在下风。
1984年,苹果推出著名的“1984”广告,剑指当年的PC老大IBM,向人民传达了苹果的理念和目标:打破垄断,让计算机变得普通人可及而非控制人的生活。
1997年乔布斯回归苹果,在他的带领下,苹果开始了强盛发展,推出了iMac、iPod、iPhone 和iPad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数码电子产品。
在这个过程中,苹果不断地在打碎各种数码电子产品的墙,比如让个人PC轻薄,让智能手机离开物理按键,可以说现在大家手中的智能设备,几乎都是在沿用苹果的设计理念。
然而,如今的苹果似乎从当初敢于打破垄断的屠龙少年,变成了一条巨龙,正在通过各种手段来加速生态闭环,这与它曾经在大众面前展示的理想完全背道而驰。苹果利用自己当年一锤打碎的IBM PC垄断大墙优势,建立起了一堵新的墙,在这个墙内收取全世界苹果用户的税。
近些年,中国市场几乎成了苹果最大的摇钱树,特别是在2023年二季度,中国首次超过美国,成为 iPhone出货量最大的单一市场,用户超过2.5亿,占全球总用户30%以上,足以见得中国市场的重要性,但中国的用户,仍然在承受最高额的苹果税。
在中国市场,可以取代iPhone的手机厂商很多,能够取代微信的即时通讯App却很难找到。毕竟难的不是开发一款即时通讯App,而是如何让大家快速从微信切换到新的App。更何况安卓用户没有受到影响,根本没必要跟着iPhone用户换App。
达成妥协,而非闹到你死我活的境地,这是目前苹果与腾讯都愿意选择的解决路径。在长期的合作和博弈过程中,双方都逐渐形成了有显著区隔的行业生态和创新模式。微信生态更加开放、更加草根,而苹果更加封闭、更加精英,两种模式的背后伫立着不同的产品理念。理念之别没有绝对的对错,但在技术与商业演进的历史进程中,注定会产生交集、交融甚至冲撞。如何在封闭模式下持续推进创新,如何在开放模式下打造令人惊艳的产品,这是个严肃的产品哲学问题,也是一个商业模式竞争问题。
相关链接:中国区支持的其他支付方式名单